1:在测验与评量方面课程本位评量是很新的名词。但是教师长久以来都在做的评估工作其本质是效标参照的评量(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而效标是学校课程。此效标参照测验的基本假定是标准化测验不能有效地评估教学绩效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能提供每天教学时所需要的教学决定如「今日要教什么?」「如何教学最能帮助学生获得进步?」等问题。
为了使学校的评量工作能够反应学校课程教学绩效利用学校教学课程做比较的标准亦即提供学生的刺激材料便是课程内容而不是各个测验题目。学生的进步情形就是以提供个别学生学习的课程习得多少为标准例如评估学生朗读课文为例可评量学生在一分钟内正确读出多少个字错误有多少个字。
课程本位评量对收集提供教学用的决定最有帮助。其步骤有三:(1)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计划;
(2)在教学后的精熟程度;
(3)定期评量长期教学目标。此评量方式最能显示学生进步实况及教学绩效。
以同侪表现为课程本位之评估可以决定某个学生应否接受特殊教育。当个别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课程作业上达到同年级或班上的平均水准时是一个普通班的正常孩子;若未能达到一般学生的表现标准显示该生为低成就的学生。课程本位的评量标准可能是课程本身也可能是班级、年级、地区性常模为标准。
课程本位的评量对计划及监控教学讯息的来源十分有用尤其在特殊教育中个别化教育方案(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 IEP)的设计过程中十分有用:(1)可对学生目前的行为表现水准做一摘要:(2)建议适当的教学目标及行为目标(3)证明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