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财政部给「绩效责任」所下的定义是:能为其政策的发展与执行或业务与资源的管理经过一段时期证明不仅适当(propriety)且经济(economic)、有效能(effective)及有效率(efficient)而负责。
凡是能将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作最妥当的分配与运用者便是有效率。而绩效责任的含义不仅指「效率」(efficiency)同时还包含「效能」(effectiveness)。一所学校有没有效能是指这所学校教育目标达成的程度也就是指教育资源运用后所产生的效果。一所绩效良好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校的组织文化、行政管理、社区资源、教学策略以及教师进修与研究等都能达成预期的目标。所以说绩效责任的意义就是指「所追求的目标」与「所达成的成果」之间的关系。因此绩效责任便有「成本效益分析」与「成果评监」的成分。
绩效责任在教育上的含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1.绩效责任代表对「效率」的要求即公共教育经费不应该由于教育人员工作不力而有浪费。
2.绩效责任包含教育机会均等的意思也就是说教育资源应该全民共享。
3.绩效责任代表社会对绩效责任后果的接受。绩效责任也要求社会应在财力上及道义上给予支持使教育发挥更大的效果。
绩效责任保障了社会大众知的权利让他们知道学校做了什么做的是否有效也提供了绩效责任所隐含的「改进」的意义。绩效责任并不是要保障大众「谴责」的权利对教育人员的失败或无法完成任务给予「惩罚」而是要求教育人员应该知所改进重新计划以达到教育「效率」与「效能」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绩效责任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objectives)转换成学生的「行为」(behaviors)。当「输入」(经费)与「输出」(学生表现)之间有差距时学校行政人员、教职员和学生都要负责。教师至少有责任去尝试引导学生学习成功的新方法而不是面对学生的失败束手无策。当然对学生而言也要有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英国政府提出三E的概念即:经济、效能、效率。要求大学及技术学院分别对大学及技术学院基金委员会(The Universities Funding Council; The Polytechnic and Colleges Funding Councils)负责并透过这两个基金会以三E的角度向教育科学部、财政部及国会申请「值得拨给」的经费。为了贯彻绩效责任英国政府于一九八七年发表一套〔大学管理与绩效指标〕开始时三十九个指标一九八八年增加到五十四个指标。